2025年4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小学部干部教师团队一行走进我校,围绕“社会性科学议题探究与创新人才培养”主题,开启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校际交流之旅。两校通过课堂观摩、高新实验室探访、校园文化体验及校长座谈等环节,旨在深化两校合作,共探教育创新路径,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注入新动能。
在亚太实验学校的创新课堂上,两校师生共同沉浸于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实践。以《是否应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为主题的跨学科课程中,学生们化身为“环境分析师”“经济研究员”“政策制定者”等多重角色,结合碳排放数据建模、电池技术瓶颈分析、能源转型政策解读等多纬度信息,从环境可持续性、技术伦理、社会公平性等角度展开激烈辩论。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引用 “全球碳减排目标”“锂电池回收体系现状” 等专业数据支撑论点,更能从传统汽车产业工人再就业、区域能源资源分配差异等社会视角深化探究。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教学设计,让人大附中丰台学校教师直言:“看到了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真实生长。” 课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刘校长为授课教师贾杰老师颁发证书,既是对教学创新的肯定,更是两校互学互鉴的生动注脚。
在校园探访环节,教师团队重点参观了学校地球与环境实验室、分子生物实验室、中医药实验室、中草药以及动物标本博物馆,并积极与老师沟通,充分了解实验室设计理念、育人目标、仪器配置、课程设计等内容,并参观了我校低碳主题展区,“从实验室课程设计到跨学科项目落地,处处体现着‘教育浸润生命’的理念,为科学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范式。”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教师团队对校园里的每一处创新场景都表现出浓厚兴趣,并与我校教师深入交流课程开发经验。
在座谈环节,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徐向东系统阐释了了“教育浸润生命”的核心理念,针对小初衔接的关键问题,他特别分享了学校的做法,并就学校在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做介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立足常态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构建三级课程体系——基础性课程夯实素养、拓展性课程激发潜能、个性化课程培育专长。”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刘校长高度赞扬我校对于围绕教育理念而开展的系列课程及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将在课程共建、师资交流等领域深化合作。
此次校际交流活动,既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更是一场创新实践的共振。两校教师在跨学科课堂中见证教育新形态,在高新实验室里触摸科技温度,在深度交流中凝聚育人共识。正如活动结语所言:“一次交流,一次启程。” 随着校际合作的持续推进,两校将以社会性科学议题探究为突破口,共同绘制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图景,让科学教育真正成为润泽生命、照亮未来的火种。
撰稿人: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