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教育部课程教材所专家进校园助力我校教师育人能力提升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5年)》提出,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2022版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强调通过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不仅关注知识技能,更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育德必先育人,教师的育人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既是应对教育改革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2025年3月4日,教育部课程教材所研究员、《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主编付宜红博士为我校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主题为《新课程与教师育人能力提升》。

讲座伊始,付宜红研究员便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热点议题: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这一职业是否将面临被被取代的命运?引人深思。教师的工作本质在于与人沟通交流,其不可替代的核心职能在于育人。

付宜红研究员从“育人”的含义入手,结合“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深入分析与挖掘了数学、语文、地理等学科的育人功能,帮助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科和“育人”之间的关系。“育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应渗透在其每一个环节。提升育人能力应从强化五个意识做起,政治意识、学生意识、课程意识、核心素养意识以及综合统整意识,教师育人能力的核心与基本在于准确把握学科育人价值与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

本次讲座让全体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有了更深认识,受益匪浅。

 

撰稿人:李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