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明媚的4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地理学科共同体入我校进行交流指导,在本期的博士课堂中,非常有幸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红敏教授为我校高一、高二年级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遥感——天空之眼》。
(讲座现场)
在讲座开始时,周红敏教授以生动的实例,如地铁如何准时到达、朋友相约见面所用的微信位置共享、街景模式等,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GIS(地理信息系统)、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RS(遥感技术)这些地理课本中的内容。
(周红敏教授)
接着,周红敏教授通过古文解析,生动形象地解释了遥感技术关注的三个重点内容:平台的高度、观测的角度和散射机理。同时,周老师还以古今对比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了航天工具的差异以及我国航天梦想的延续。在讲解遥感技术的应用时,周红敏教授带领同学们领略了遥感技术带来的“花花世界”,并且突出了遥感技术在地球健康诊断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周红敏教授也用实例向同学们解释了高光谱波段的应用。同时,周红敏教授从遥感技术发展历史的角度,为同学们介绍了我国卫星发射的几个阶段,并强调了我国现阶段发射的卫星以高分辨率为主要特征,可实现对地面工作的精确指导。
(讲座现场)
最后,周红敏教授介绍了遥感技术当前的发展阶段——定量化阶段,并引用中国定量遥感先驱——李小文院士发现几何光学模型事迹,为同学们阐述了科学发现过程中所需要的思维转变。
这场讲座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遥感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也鼓励他们对遥感技术有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周老师的讲座使学生们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也激起了他们对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我们相信,这场讲座将对同学们的学习和未来的科研道路产生深远影响。